(资料图片)
70年前,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成立之初,全县境内没有公路,通往外界及乡村的道路只有驿道20多条,交通道路一片空白,出门靠走,通信靠吼就是当时的联络方式。
如今,景迈机场建成通航,驾车从澜沧到思茅仅需2个小时……四通八达、内畅外联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,交通运输事业实现了“从无到有”“从弱到强”的跨越式发展,为澜沧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交通基础支撑,公路建设呈现“加速度”的发展趋势,得到了“脱胎换骨”的变化。
澜沧县地域广阔、山高路远,自治县成立时的交通状况一片空白,从边远的山寨到县城往返通常要几天的时间,“相隔一线间,相会要几天;一出家门就爬坡、山高坡陡石头多”是当时我县交通难的真实写照。
经济要发展,交通要先行,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各级政策支持下,1978年,全县掀起了大修县乡公路的高潮,境内修通了佛双、募乃、澜阿、孟南、腊糯5条干线公路293.5 公里,共投工373万个,完成土石方656.05立方米,投资1080万元,全为砂石路面。1979年起,按 “民办公助,民工建勤”的方针和试行股份制筹资改造完善原有公路的同时,新建了思澜公路,并对其进行了两次改造。现在,县境内有已通车的思澜高速公路,在建的瑞孟高速公路、孟连至勐海高速公路,还有澜沧至孟连、双江至澜沧、景谷至澜沧3条高速公路正在启动前期工作,澜沧高速公路路网建设得到全面发展,给全县的交通运输事业带来了“质的飞跃”。
截至2022年末,全县 20 个乡(镇)通柏油路,165 个村(社区)通硬化路、通客运班车、通邮均达100%,95%以上的村(居)民小组通硬化路,2022年11月,已成功申创省级“四好农村路”示范县,全县农村公路实现由“泥土路”到“硬化路”、由“通”到“畅安舒美”的跨越式发展,一条条“四好农村路”畅乡通村达组,成为了澜沧人民的致富路、小康路、幸福路,“交通+快递”“交通+邮政”“交通+电商”“交通+旅游”“交通+农业”等多元融合发展,已初步形成衔接顺畅、安全高效的客货运物流网络。
在陆地交通全面发展的同时,民航运输从无到有迅速发展,2017年5月26日澜沧景迈机场正式通航运营后,客座率一直保持良好。2022年,景迈机场旅客吞吐量达 17.7213 万人次,货邮总吞吐量达 237.110吨,飞行总架次2220架次,在全省15个机场里,澜沧景迈机场的旅客吞吐量排名第10名。目前,澜沧县已启动机场改扩建工作,正在有序推进项目前期工作。
澜沧依澜沧江而得名,滔滔江水川流而过,糯扎渡水电站的建立,让澜沧江呈现出高峡出平湖的奇观,水运基础设施也因此不断得到完善,目前通航里程210公里,全市排名第1位,澜沧境内已沿江建成柏木箐、香竹林、帕赛3个码头和23个停靠点,龙潭、香竹林、南德坝3个航道维护基地正在有序推进建设,澜沧江黑河便民服务码头正在开展前期工作,澜沧江国际国境航道(澜沧段)初具规模。
70年发展,风雨兼程,澜沧县交通运输事业沐浴着国家一次又一次大办交通的东风,实现了机场、码头、高速公路零的突破和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的大提升,使全县形成航空、公路、水路为一体的交通网络,在拉祜山乡开辟出了一条条通向美好未来的康庄大道,为兴边富民和强边固防、民族团结进步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交通运输支撑保障,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、跨越式发展,为建设富裕、文明、秀美、和谐的拉祜山乡作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云南网记者 胡梅君 沈浩 澜沧县融媒体中心 袁兰 澜沧县委宣传部供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