掌上春城讯1月29日、30日,市委主要领导在率队调研园区建设发展工作时强调,要聚焦主责主业,提升发展能级,坚定信心、咬定目标、务实苦干,奋力推动园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。
时隔1天,2月1日,昆明市召开全市工业发展大会暨园区高质量发展推进会。会议强调,要牢固树立“大抓产业、主攻工业”的思想,深入实施“工业强市”战略,紧盯目标、加压奋进,坚决打好工业发展三年攻坚战,为推动昆明高质量发展夯实产业支撑。
号角声声催奋进,战鼓擂响劲正酣。园区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,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阵地、主战场。全市各园区发出“动员令”,以起步就冲刺、开局就决战的状态,赶赴“新赛场”,打响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战,全力确保2023年经济工作“开门红”“开门稳”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高新区 强化科技支撑 彰显 “高” “新”底色
引进高层次人才150余人、人才团队5个;科技型企业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7500万元,同比增长895%;实现高新技术产品(服务)收入475亿元;技术合同成交额达7.1亿元,同比增长153.6%……在2022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39.6亿元,园区营收总额突破3000亿元的背后,昆明高新区一直秉承“发展高科技,实现产业化”的宗旨,科创投入不断增加,园区科创能级加速跃升,“高”“新”底色日益清晰。
2022年,高新区投入全社会R&D经费16.5亿元,同比增长25.6%,高于全市19.5个百分点。整改提升云南省大学科技园,实施高校创新资源集成、科技创业创新孵化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“五项提升工程”,大学科技园产业赋能水平明显提升;与昆明学院、闻泰科技共建昆明闻泰数字产业学院;编制昆明高新区人才发展五年规划,引进高层次人才150余人、人才团队5个,培育专业技术人才32名,28人获云南青年创业省长奖、省技术创新人才、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等荣誉;开展商标、专利、技术登记等知识产权服务,科技型企业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7500万元,同比增长895%。园区获评“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”;创业中心被工信部认定为2022年度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。
去年,高新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2户,同比增长10.5%;认定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62户,同比增长54.3%,占全市新认定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数的16.3%;保有国家级、省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及成长企业79户;实现高新技术产品(服务)收入475亿元,登记重大项目技术合同14份;技术合同成交额达7.1亿元,同比增长153.6%;新增总部企业1户、千万元楼宇2栋。园区企业云南沃森获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,大泽电极等4户企业获评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,人民电力获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,爱美科等8户企业获评市级企业技术中心。细胞工程中心获评云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,贝泰妮等2户企业获批成立省级工程研究中心。
作为国家高新区,昆明高新区2023年将如何为省、市发展提供高新技术产业支撑,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呢?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徐毅清表示,将坚持创新驱动核心战略,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,加快科技创新赋能,打造科技创新生态圈。
强化科技支撑力量。通过实施高企倍增专项计划,大力挖掘培育科技型企业,以“企业创新积分制”和“高企体检”为抓手,夯实高新技术企业和瞪羚企业培育库,通过产业链升级带动高企数量突破,全年净增高企55户以上,总数突破400户以上;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80户,总数突破200户。净增园区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15户以上,保有量达100户。
推进科创平台建设。支持云南省贵金属、特色植物提取、大观等3个省级实验室高水平建设,积极跟进已获省科技厅立项支持的5个科研项目的进度,推动实现成果转化。推动云南沃森牵头组建疫苗云南实验室,加大贵金属功能材料、沃森新型人用疫苗、增材佳唯增材制造等3户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建设力度。加强“小升规” 企业库动态管理,做好跟踪服务,新增市级及以上研发机构不低于12户。高位承接省级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,带动园区整体创新能力提升。
引进高质量人才。围绕园区主导产业布局,突出“高精尖缺”导向招才引智。优化发展环境,加大人才公寓交付力度。积极开展人才沙龙、培训等系列活动,形成识才爱才敬才用才浓厚氛围。全年引进生物医药大健康、新材料等产业人才不少于60人。引进创新创业团队不少于5个。培养企业专业技术人才不少于300人。
经开区 重点工作项目化清单化 确保经济平稳开局
昆明市开年拼经济方向明确。围绕抓经济运行平稳开局,近期,昆明经开区(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)结合实际,制定出台促进全区2023年一季度经济运行平稳开局的实施方案。“为确保各项工作到位,方案重点在将工作项目化、清单化、具体化,算好‘时间账’和‘任务账’。”昆明经开区(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)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说。
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项目现场。
据介绍,一季度,昆明经开区(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)列出的重点推进项目包括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、国际供应链示范中心、出口加工区北向交通改造一期、住宅小区雨污分流、经开区225号道路等在建项目;同时,加快万纬国际进出口贸易港、智汉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研发生产及产业配套服务基地、经开区B-3道路提升改造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,力争一季度新开工项目投资实物量超4亿元,加快昌宏路下穿贵昆公路隧道工程、茶高山连接绕城高速段道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,确保实现工程量、实物量、投资量“三量齐升”。
上述负责人介绍,全区各部门将强化项目服务保障。计划在一季度开展一批招商引资推介会、土地资源推荐会、银企融资对接会。积极争取2023年省、市项目前期经费,对项目前期工作形成有力支撑。建立三级会办机制,实现跟踪服务、联系协调、高位推动,加快重大项目实质性开工。把抓好项目复工作为一季度投资工作重点,确保在建项目2月20日前全部复工建设。全力做好基本农田调规、土地指标争取、项目审批、项目融资,着力解决审批周期长、项目落地难、服务不到位等问题。
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动力。昆明经开区(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)一手抓项目稳投资,一手抓工业强支撑。园区各部门将加大重点产业龙头企业服务力度,例如持续关注国家管网西南管道公司生产经营,鼓励云内动力转型发展,稳住工业基本盘。
在生产一线,重点企业已马不停蹄动了起来。春节假期刚结束,云内动力生产线已经忙碌起来。在乘柴事业部生产车间,机器设备有序运转,抓紧赶制客户订单。云内动力副总经理、财务总监屠建国介绍:“今年公司将坚持‘数字云内’战略定位,打好产品‘组合拳’,确保柴油机销量高于行业平均增长率15个百分点,实现汽油机产品大幅上量。”
昆明经开区(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)上述负责人介绍,管委会还将积极研究出台工业稳增长扶持政策,支持工业企业稳产增产,加快技术改造投资,降低企业融资成本、推动企业降本增效,最大限度促进工业经济稳步增长。要支持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,发挥数字经济创新中心资金引导作用,打造一批试点示范项目,树立一批数字标杆企业,通过数字赋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。重点扶持一批“专精特新”企业。
度假区 新春第一会赶赴“新赛场”
“‘新春第一会’体现的是时不我待的速度,体现的是干事创业的激情。”“把‘过年模式’切换到‘战斗状态’,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进新一年新赛场。”1月30日,度假区召开党工委2023年第7次(扩大)会议,号召全区干部职工保持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,拿出担当务实的工作作风,明确目标、凝心聚力、攻坚克难、真抓实干,确保今年各项工作开好头、起好步。
当前,全市各地的发展势如潮涌,产业发展、招商引资、项目建设各项工作百舸争流,度假区正面临不进则退、慢进也是退的严峻挑战。对此,会议要求全区干部职工从新春伊始就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抢先抓早、争分夺秒,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而拼搏奋进。
会议要求,度假区各分管委领导会后要迅速召开重点行业、重点企业、重点项目分析调度会,强化经济运行分析调度,切实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问题和困难,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;各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要靠前指挥,将经济工作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,带头落实好项目工作法、一线工作法、典型引路法,针对一季度经济缺口,想方设法引新量、扩增量、去存量,激发经济活力,释放经济增量,确保完成一季度预期目标。
围绕今年确定的109个重点项目,度假区将紧盯新开工项目,抓住当前施工的黄金季节,明确时间节点、明确进度要求,加强对接协调和保障服务,确保按既定的时间建设推进。要加快投资进度,把扩大项目投资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,围绕年初确定的项目计划和投资计划逐一检查对照。
同时,全区各级各部门要把抓项目增投资促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,严格按照一季度分解目标做好项目服务、项目调度和项目推动,加快项目开工和建设进度。要抓征收、抓管理、抓支柱,加强税收征管,努力实现财税稳步增长,要着力做好财税征管各项工作,努力实现财政收入稳步增长;要吃透政策、用好政策、用活政策,提振全区经济发展信心。
“一季度是组织生产和推进项目建设的黄金时期,做好一季度的工作,对于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至关重要。在困难和压力面前,能不能实现主要经济指标止滑回升,圆满完成一季度各项目标任务,关键在于各级各部门是否高度重视、是否抓住重点、是否真抓实干。”度假区党工委书记李绍俊要求,全区各级各部门必须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、责任意识、忧患意识,牢牢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,千方百计抢时间、赶进度、补欠账,必须做到破釜沉舟、背水一战,采取超常规的方法、举措和手段,抓紧抓实产业发展、招商引资、项目建设、营商环境、市场主体培育等重点工作, 确保如期实现“开门红”。
储备项目83项 计划总投资625亿元
昆明托管磨憨以来,随着关注热度上升、“百日攻坚战”如火如荼,磨憨经济社会发展大步向前。记者从中国老挝磨憨—磨丁经济合作区(以下简称“磨憨—磨丁合作区”)管委会了解到,2022年,园区在固定资产投资、进出口贸易、招商引资等方面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。
新建的磨憨—磨丁合作区政务服务中心。 记者吴洁摄
从数据看,2022年,磨憨—磨丁合作区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.8%;进出口贸易总量完成566.69万吨、同比上升58.2%,进出口贸易总额完成433.38亿元人民币、同比上升98.99%;招商引资1.46亿元,其中省外招引资金8130万元;截至2022年12月31日,全区注册企业918户。
从变化看,磨憨聚焦抓重点项目建设,打好百日攻坚大会战,几天就是另一番模样的趋势越来越明显。在磨憨火车站,崭新的磨憨—磨丁合作区政务服务中心已经开始办理业务。政务服务中心建筑面积1350平方米,设有43个业务窗口以及24小时全天候不打烊自助服务区。在自助服务区有税务自助服务终端,可提供自助申领发票、增值税专用发票自助代开扣税缴费开具完税证明等;有市场监督管理局以及农信社入驻的自助打印营业执照终端。
根据市委、市政府研究确定的2022年度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发展69项重点任务工作要求,目前,由磨憨—磨丁合作区牵头推进的44项重点任务已完成32项。建成磨憨国际口岸城市规划展示中心,完成磨憨水厂原水输水管网应急改造工程建设,完成磨憨—磨丁合作区围网区联合运营中心、综合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建设,完成磨憨火车站站前广场、口岸联检设施项目建设,完成磨憨国际口岸产业发展规划编制,启动磨憨—磨丁合作区东盟大道改扩建工程建设、磨憨盐塘水库扩建工程建设、中老铁路磨憨火车站至边民互市区连接线项目(5号路延长线道路工程)建设等 ,其余各项工作正在按时间节点加快推进。
按照“续建一批、新开工一批、储备一批”工作思路,磨憨—磨丁合作区管委会积极谋划项目,围绕重点产业开发、重点项目推进和重点产业延伸,进一步加强区域产业培育功能配套,建立合作区建设发展重大项目库,当前已初步储备项目83项,计划总投资625亿元。
开年,昆明市便吹响了“大抓产业、主攻工业”的冲锋号。今年怎么干?磨憨—磨丁合作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,立足磨憨实际,按照市委指示要求,以再造一座新城的魄力,大手笔规划、高质量建设、高水平管理,加快打造现代化、国际化口岸城市,今年将加快规划编制,完善城市功能区和产业布局,年内要启动磨憨控规优化调整工作,结合片区现状及口岸地区发展规律,强化“一心一核三轴五区”的空间布局结构。
围绕磨憨—磨丁合作区功能定位和通道优势,抓住铁路提质增效和公路开放拓能两个关键,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、国内国外两种资源, 重点抓产业招商、抓项目建设,逐步实现从“通道经济”向“口岸经济”转型。将加快编制产业发展鼓励目录,加快布局中老国际物流产业、跨境旅游医疗康养产业、进出口加工制造产业、东南亚金融贸易产业。延续大抓招商的好势头,重点推进稀贵金属精深加工业、进口商品落地加工业、电子信息产品加工出口业、纺织品制造业、生物医药产业、特色高端旅游康养六大产业招商。加快推进项目建设,围绕总体发展目标,细化3年行动计划,高标准包装策划一批项目,建立滚动发展项目库。夯实“管委会+平台公司”开发模式,加快推进重点基础设施建设。
阳宗海
确保七甸产业园“十四五”迈入“千亿”级队伍
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,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累计接待游客33.60万人次,同比增长133.58%;累计旅游综合收入1.57亿元,同比增长176.14%。文旅经济呈现“总体回暖、强势复苏”的可喜局面。
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党工委书记、管委会主任杨泽松说,2022年,是阳宗海发展过程中极其关键、极具挑战的一年。“一年来,我们一边应对疫情大考、一边抓产业抓发展,做成了一批打基础、利长远的民生实事,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新突破,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运行。全年增长看首季,当前正是确保‘开门红’、引领‘全年红’的关键时期。”
市委、市政府领导开年即调研园区,可见园区经济今年在昆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性。
过去一年,阳宗海产业发展态势良好。全面落实稳经济大盘一揽子政策,出台系列奖励扶持措施,帮助企业复元气、提信心。完成国土空间规划“三区三线”划定,新增产业用地。组织开展“清地行动”,采取“五个一批”方式,盘活闲置低效用地空间2600余亩。突出园区绿色铝产业发展优势,高质量编制园区产业发展专项规划,努力构建“1+6+N”发展体系。坚持招大引强,赴省外开展精准招商9次,签订协议28个,协议金额207亿元。坚持项目为王,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800亿元。阳宗海首届文化旅游节、樱桃采摘节成功举办,文旅市场加快复苏,全年共接待游客396.6万人,旅游接待收入增长25.9%,恢复至近3年来最好水平。农业产业持续向好,全区新增农业龙头企业4家,培育“10大名品”绿色企业4家。
杨泽松表示:“今年,我们仍将坚定不移抓产业,构建高质量发展体系。”围绕“六大产业”,推动“三园驱动”。全面发挥铝铜精深加工、绿色食品、现代物流等重点产业优势,实施延链补链强链壮链,推进产业倍增三年行动,确保七甸产业园“十四五”期间迈入“千亿”级园区行列。同时,稳步推进梁王山现代农业公园建设,打造绿色高效现代生态农业;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,打好“温泉”和“康养”两张牌,打造一流高原滨湖休闲旅游度假区。
全面聚焦产业发展,努力提升园区经济发展质效。通过优化园区的管理体制、运行机制,促进园区发展进位争先。以铜、铝等金属材料精深加工为重点,鼓励企业加大技改与研发投入力度,采取企地合作、企研合作、企校合作等方式,发展壮大新材料产业链,形成协同发展、抱团取暖的新态势。力争国家级铝基实验室项目落户,明超电缆Ⅱ期、云南绿盾三联Ⅱ期全面启动,云南佳能达金属制品产业园、云铝光伏项目Ⅱ期等项目建成投产。
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:郭曼 吴洁 缪亚平
通讯员:李玥其
责编:杨芮
编审:吴晨萍
终审:周健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