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是防范化解重大社会风险的经验,核心要义是充分依靠群众,做到“矛盾不上交”。近年来,按照中央、省委和绵阳市委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决策部署和《四川省纠纷多元化解条例》贯彻实施要求,江油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为主线,以“民转刑”命案防范为突破口,通过“强化“两项保障”、夯实“三大平台”、完善“四项机制”、织密“五张网络”,积极构建“二三四五”工作机制,全力打好矛盾纠纷多元化解“组合拳”。2020年以来,全市共排查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27506件,化解率达98.88%。“民转刑”命案发案数连续三年下降,社会大局保持稳定,社会治安状况持续改善,人民群众获得感、安全感、幸福感明显提升,“平安江油”建设取得显着成效。
强化“两项保障” 促进工作机制落地落实
(相关资料图)
党政引领,“强化组织保障”。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,必须充分发挥党政总揽全局、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,构建起党委和政府统一协调、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。江油市委市政府切实担当起多元化解工作主体责任,多次次召开全市平安建设工作推进会,持续推动平安建设各项工作落地见效。今年初,市委、市政府恢复设立了“江油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领导小组”及其办公室,明确市委、市政府分管领导为具体责任人,强化对全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组织领导。各乡镇(街道)均成立了由党政主要负责人挂帅的工作领导小组,统筹辖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。
多措并举,“强化要素保障”。江油市委市政府从机构、人员、经费等方面对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给予重点倾斜和保障。在机构编制紧缺的情况下,设立市社会治理中心,增加4名事业编制,具体负责全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体系和机制建设、组织协调、督促检查和考评推动工作。市财政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经费22万元、人民调解员个案补助80万元、公调对接专项经费48万元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予以专项保障。全市24个乡镇(街道)按照有阵地办公、有人员办事、有经费保障的原则,依托综治中心全覆盖建成矛盾纠纷调处中心,推动多元解纷机制实体化运转。
夯实“三大平台” 深化治理方式关口前移
强化“访调对接平台”。近年来,江油市抢抓发展机遇,加快推进重点项目、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,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。但新形势下日趋复杂的利益格局,以及多元化的群众需求,使得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压力骤增,征地拆迁、项目建设、企业改制、移民问题等新老矛盾交集,信访总量激增,非访集访多发。为及时有效解决上访群众的合法合理诉求,市委政法委牵头,整合城区3个乡镇(街道)和法院、检察院、司法、信访、法学会等12个相关职能部门的力量和资源,在市群众来访接待中心搭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联勤联动工作平台,实行“一个平台受理、一站式服务”的工作模式,对来访群众反映的、市级领导接访签批的、在全市有较大影响的重大突出疑难矛盾纠纷集中受理、汇总梳理、分流联动化解。通过该平台的衔接联动,实现了访调、诉调、检调、行调、援调、仲调“六大对接”,年均化解各类重大疑难矛盾纠纷200余件,有效解决了化解资源“散”,调解手段“难”,诉求反映“怨”的问题,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。
强化“公调对接平台”。长期以来,公安派出所都是人民群众解决家庭、邻里、劳资、合同等矛盾纠纷的首选之地。为确保“矛盾不上交,平安不出事,服务不缺位”,江油市坚持把全面深化“公调对接”机制作为践行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完善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,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重要举措。目前,全市19个公安派出所均规范设置了人民调解工作室,5个城区派出所和5个重点农村派出所分别配备1-3名专职人民调解员,实行“白天必值守,夜间有响应”工作模式,及时化解派出所接警分流的矛盾纠纷。2020年以来,全市通过公调对接机制分流化解矛盾纠纷15263件,化解成功率达99.59%,大量非警务类民事纠纷从派出所工作中剥离出来,有效释放了公安警力,有效避免了矛盾激化升级,有效维护了全市社会大局和谐稳定。
强化“诉调对接平台”。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,大量矛盾纠纷涌入法院,2020年以来,我市法院年均受理案件突破一万件,员额法官办案数量常年保持在人均每年200件以上,案多人少的矛盾愈加突出。为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,江油市制定印发了《一步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深入推进“诉源治理”的实施方案》,在市法院建设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,通过诉讼服务大厅、诉讼服务网、微法院、12368诉讼服务热线等多种渠道,为当事人提供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。同时积极引入律师调解组织、医患纠纷调解组织入驻法院诉讼服务中心,将更多纠纷通过非诉方式处理,确保诉与非诉无缝衔接。2020年以来,通过诉调对接机制化解矛盾纠纷6530件。
完善“四项机制” 助推解纷手段创新发展
江油市创新出台了《江油市“民转刑”命案防范处置规程(试行)》,细化和完善矛盾纠纷排查预测、评估预警、研判预防、联动预置工作流程,使各类社会矛盾始终处于有效预防、化解和管控范围之内。截至目前,全市共排查重大风险隐患291起、94人,“百分之百”推送给相关乡镇(街道)逐一有效化解稳控。
完善“排查预测机制”。坚持“特殊时期、敏感时段天天排查、天天分析、天天研判,平时村(社区)一周一排查、乡镇(街道)半月一排查、市级部门一月一排查”的“三天三一”矛盾纠纷排查制度。重点排查婚恋家庭、邻里关系、医疗、劳资等重点领域矛盾纠纷,特别是当事人有扬言杀人放火、制造极端事件、报复社会等苗头迹象的矛盾纠纷。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及其隐患认真梳理和分析研判,没有“民转刑”风险要及时组织化解,具有“民转刑”风险的必须及时进行风险等级评估。
完善“评估预警机制”。在排查预测的基础上,对可能引发“民转刑”案件的矛盾纠纷根据矛盾性质、累积时间、冲突烈度、当事人情况、发展趋势及其他苗头迹象等及时进行风险等级评估。风险等级从低到高依次确定为“蓝色(低风险)、黄色(中风险)、红色(高风险)”3个等级,明确化解时限和化解稳控责任人,实行动态跟踪预警。
完善“研判预防机制”。对梳理出来的各类、各层级矛盾纠纷,市委政法委适时启动分析研判联席会议制度,定期分析研判发展变化态势和化解稳控措施。同时,积极整合乡镇(街道)和相关职能部门和派出机构等资源力量,建立“重大矛盾纠纷防控处置指挥微信群”,形成线上信息预警和任务分流、线下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,确保实现矛盾纠纷“及时发现、准确评估、快速预警、跟踪调处、联动化解、有效稳控”的目标。
完善“联动预置机制”。针对不能及时化解且具有“民转刑”风险的矛盾纠纷,研究制定了“红、黄、蓝”三级应急预案,组织公安、信访、应急、民政、妇联等有关单位,对标实战要求,加强应急预案演练,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人的职责任务、处置要领和处置方式等,确保风险一旦出现,能够及时启动应急预案,有序有力有效的联动应对。
织密“五张网络” 提升源头防范务实高效
织密“网格情报信息网”。优化调整网格划分,调整后全市设置2047个网格,比调整前增加了1300个;配置260名专职网格员、1787名兼职网格员,比调整前分别增加了173名和1040名,实行城区网格员定人、定岗、定责专职化,并纳入社区工作者管理。在城市社区和农村场镇实行“1+N”网格化巡防模式,每个网格由1名网格员带领N个平安志愿者全天候无死角巡防。充分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、群众知晓、灵活机动的优势,把网格员作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前沿力量,简单纠纷“随手调”,疑难问题“及时报”,努力实现矛盾纠纷早发现、早处置、早化解。
织密“人民调解组织网”。结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村(社区)建制调整“两项改革”,重新设置基层司法所,实现一乡镇(街道)一所,及时调整完善24个乡镇(街道)人民调解委员会和253个村(社区)人民调解委员会,建立人民调解员名册库。针对全市较为突出的婚姻家庭、交通事故、物业管理等十二大类矛盾纠纷,按照“谁主管谁负责、谁经营谁负责、谁有关谁负责”的原则,由各行业主管部门牵头成立专业性、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12个,并向城镇小区、农村院落、农贸市场、旅游景区等延伸派驻人民调解工作室,实现了人民调解组织全域覆盖。
织密“科技治安防控网”。按照“雪亮工程+社会治理”模式,加快平安乡村建设,全面完成全市农村“雪亮工程”建设任务,设置监控探头1450个,全部接入乡镇综治中心和公安派出所,建成“城市天网”560路、“乡镇小天网”420路,接入社会视频450路,全市已逐步建立起信息互通、资源共享、覆盖全域,能够有效对社会面实施24小时监控的治安视频监控网络。市财政投入1450万元,对233个治安技防薄弱的老旧小区,积极规划新建“人像识别系统”,推进建设智慧小区。强化重点部位主动防控能力,全面完成全市87所公立学校和幼儿园一键报警系统安装,并设置人脸识别摄像头32个,高清摄像头1626个,球机53个,有效提升了控制社会面管控和矛盾纠纷预防预处置化解能力。
织密“社会心理服务网”。积极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,坚持将社会心理服务与基层德治、法治、自治和政府治理工作有机结合。整合市、乡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三级现有社会治理平台,全力建设规模合理、层级清晰、定位明确的社会心理服务三级阵地,面向社会提供心理服务,与基层社会治理一体化运作、实战化运行。将心理服务贯穿于矛盾纠纷化解全过程,重视对纠纷当事人的心理评估和疏导,努力避免矛盾激化和“民转刑”案件的发生。市公安局制定了《“扬言自杀、报复社会或他人警情”处置工作规范》,明确三项工作流程,并在日常接处警工作中探索出“望、闻、问、切”工作法,把心理疏导与依法处置有机结合。2020年以来,通过及时调处和疏导,该局成功处置化解因婚恋家庭、邻里关系等矛盾引发扬言自杀、报复社会或他人的警情120起,自杀死亡人数同比下降70.3%。
织密“法治宣传教育网”。扎实开展各类普法教育和“民法典进社区”、“民法典与我们的生活”云讲座、民法典网络知识竞赛、民法典知识电视大奖赛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,进一步推动普法宣传走进群众,营造了依法行政的良好氛围。建立“谁执法谁普法”联席会议制度,推动相关职能部门落实“普法责任清单”。持续开展法治示范建设,对全市8大类106个法治示范创建合格单位进行了命名表扬,对创建不合格单位的工作进行了指导完善。此外还大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,持续开展“法律夜市”“法治周周行”活动,办好“法治江油”电视、广播节目,运用法治江油微信公众号、微博、门户网站专栏、手机报和广电网络智慧江油平台打造普法宣传新媒体矩阵。
(赵敏 郭清华 赵银熙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