画的古诗描写了什么景物
《画》的古诗描写的景物有山、水、花、鸟。《画》是宋代佚名诗人(一说唐代王维或南宋川禅师)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。此诗描写的是自然景物,赞叹的却是一幅画。原文:远看山有色,近听水无声。春去花还在,人来鸟不惊。译文:在远处可以看见山有青翠的颜色,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。春天过去了,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,人走近了,枝头上的鸟儿却没感到害怕。画的古诗描写了几种景物
《画》这首诗写了山、水、花、鸟四种景物。
《画》是王维的一首经典五言绝句,和这首诗的名字一样,这首诗美如画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首诗本身还是一首画作鉴赏诗。王维的山水画有一个重要的特色,就是诗和画的有机结合。绘画史一般把他看作是诗画结合的创始者。
此诗表达了王维对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,以及比对现实而产生的忧伤。朴素无华的语言中,我们可以体会到其中的韵味无穷。
“远看山有色”,山景何为美?有色便是佳。王维笔下的山色,是唯有静心者才能品出的。山色这一静景,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,更因其或青翠、或殷红、或寒色苍苍,而让人觉得画中的山色,是有着无限的风光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从诗中来看,画中有山、有水、有花、也有鸟,这都是典型的国画题材。至于画作怎样?通过王维的描述,可见它肯定是一幅逼真至极,极为传神的佳作。无论是画中青翠的山,流动的水,绽放的花,以及那欢快的鸟,这样一派生动愉悦的景象,足以让我们为之无限的遐想。
作者简介:
王维,字摩诘,号摩诘居士。河东蒲州(今山西永济)人,祖籍山西祁县。唐朝诗人、画家。
王维出身太原王氏,于唐玄宗开元年间中进士第,开元九年为太乐丞。历官右拾遗、监察御史、河西节度使判官。天宝年间,拜吏部郎中、给事中。安禄山攻陷长安时,被迫受伪职。长安收复后,被责授太子中允。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,世称“王右丞”。
王维参禅悟理,精通诗书音画,以诗名盛于开元、天宝间,尤长五言,多咏山水田园,与孟浩然合称“王孟”,因笃诚奉佛,有“诗佛”之称。书画特臻其妙,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。著有《王右丞集》,存诗约400首。北宋苏轼评云:“味摩诘之诗,诗中有画;观摩诘之画,画中有诗。”。
王维的古诗《画》都写了哪些景物
王维的古诗《画》都写了:山、水、花、鸟。
具体原文如下:
远看山有色,近听水无声。春去花还在,人来鸟不惊。
【译文】
在远处可以看清山有青翠的颜色,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。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,人走近枝头上的鸟儿却纹丝不动。
【赏析】
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,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,在近处听流水,应当听到水声,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。在春天盛开的花,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。而画上的花,不管在什么季节,它都盛开着。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,它就会受惊飞走。但画上的鸟,即使你走近了,它也不会惊飞。全诗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,其实正是暗中设谜,写出了画的特点。
【作者简介】
王维(701-761),字摩诘,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,官至尚书右丞,世称“王右丞”原籍祁(今山西祁县),迁至蒲州(今山西省永济),崇信佛教,人称诗佛,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,汉族。其诗、画成就都很高,苏轼赞他“味摩诘之诗,诗中有画;观摩诘之画,画中有诗。”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,与孟浩然合称“王孟”,晚年无心仕途,专诚奉佛,故后世人称其为“诗佛”。著有《王右丞集》,存诗400首。善画人物、丛竹、山水。
《画》这首诗中写了几种景色分别是哪些
古诗《画》描写了山,水,花,鸟这四个景。
《画》为盛唐诗人王维所做的一首五言绝句。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忧伤。全诗原文如下:
远看山有色,近听水无声。
春去花还在,人来鸟不惊。
白话文释义:远看高山色彩明亮,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。春天过去,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,人走近,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。
扩展资料
《画》这首诗是一首画作欣赏诗,从诗中的描述来看,画中有山、水、花、鸟都是典型的中国画题材,而且肯定是一幅画得相当逼真、传神的作品。
作者通过文字的描述,把一幅本是静止的画变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卷轴展现出来:苍翠的山,流动的水,绽放的花,欢鸣的鸟,一派鲜活的景象,把读者引入了无限的遐想之中。当读者从遐想中回到现实的时候,才发现,画中的一切不过是一个个无生命的静物。
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,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,在近处听流水,应当听到水声,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。在春天盛开的花,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。而画上的花,不管在什么季节,它都盛开着。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,它就会受惊飞走。但画上的鸟,即使你走近了,它也不会惊飞。全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,其实正是暗中设谜,写出了画的特点。
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,一种可见而不可得的梦想,但那种梦想只是在人的心灵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中我们才能够想起。但不可得已是事实,诗人唯有带着淡淡的幽思去寻觅世间最后的能够寄托情怀的东西。人已去,空留花,鸟未惊,人又来,没有永恒的美丽,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。
标签: